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近港股突然成了最靓的仔。自1月23日见了本轮低点以来,恒生指数上涨31%,恒生科技指数上涨了37%。我们现在遇到投资者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现在的港股还能不能买?要不要等回调?港股2021-2024连续四年的熊市结束了没? 

基于此,我们想通过一篇文章来系统地阐述我们对当下港股的看法。我们认为,港股自2021年2月以来的这波熊市或许已经结束,它的真正底部是在2022年的10月份而非当下。2023年港股冲高后长达一年的回调行情不过是见底冲高之后的二次回踩。最近的这一轮港股行情虽然看似凌厉,但回头来看,或许它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后面的具体走势或许仍有回调,但我们认为未来的回调,都将是港股优质公司的上车机会。

回顾过去一年多,我们对港股的这个观点是一以贯之的。自从2022年10月份以来,在我司公众号上的多篇文章中已经多次指出,港股市场具有罕见的投资价值,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内几乎任何时候都是积极配置的时机。我们简要回顾我们的观点:

202211月1日,在一波凌厉的暴跌之后,港股市场弥漫着血雨腥风的肃杀气氛,我们写下了《当天上下起“黄金雨”》一文。我们指出,现在的港股犹如天上下黄金雨,现在就是投资下注优秀企业的良机。

2023年上半年港股市场继续下跌,市场之中充斥着宏大叙事式的悲观论调。我们在2023年6月15日《避免“长期问题短期化”》一文中指出 :“虽然中国经济的确面临一些长期隐忧,但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因素同样很突出”,“在市场情绪最悲观的时候,最好的投资机会往往也正在孕育之中。”

2023年9月4日,我们写下了《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一文,明确指出当时的经济政策和市场估值的组合,具备了大级别行情的转折点的特征。

在2024年1月1日《透过雾霭 看见光明》和2024年2月8日《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我们与投资者讨论了价值和成长的辩证关系,重述了基本面角度看多港股的理由,并且明确告诉我们的持有人:我们选择主动承担风险,以积极仓位布局2024年。

以上就是我们在过去一年半对港股市场的主要观点的回顾。我们之所以重述以上观点,不是为了显示我们在判断上的高明之处,而是为了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投资心路历程,在遇到不可避免的波折期增强持有的信心。或许有人会质疑,在你们看好之后,港股也不是一路上涨啊。这段期间,恒生指数最大的区间回撤达到35%左右,并且现在恒生指数也没有超过2023年1月份的高点。其实,这么多年的投资历练和学习思考告诉我们,市场的具体路径非常不可测,但市场中长期的方向并没有那么难以预测。我们不是要预测市场具体何时反转,也不是要预测它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反转。

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信念,过去一年多无论港股行情如何波动,我们一直坚守仓位,默默等待。我们相信,只要布局在正确的方向上,这种等待最终会取得丰厚的回报。现实也的确如此!
回望过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在当前这个时点,我们如何看待港股呢?其实,由于最近的一些进展,使得原来我们看好港股市场的理由变得更加坚实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改善的迹象。近期地产放松政策频频推出,并且不断加码。包括限购政策快速退出,下调首付比例,取消房贷利率下限,利用各种方式消化存量库存等。其次,疫情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超调,形成了一个悲观预期与基本面下滑的反身性的恶性循环。要止住这个循环,只能靠政策强有力的干预。尽管这些政策的效果在销售数据上还没有充分体现,但地产股的异动说明大家在逐步认可政策的做法。我们觉得,地产是现阶段宏观层面最重要的变量,稳住房地产市场,不仅从总量经济层面为相关产业和公司的需求提供了支撑,也将极大提振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信心。

其次,针对资本市场(包括港股)的呵护政策不断推出。近期的“新国九条”,谋划了A股市场未来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其中特别强调了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监管。同时,证监会近期也发布了针对港股市场的五项政策,旨在有针对性地解决港股市场流动性不足、融资吸引力下降等长期顽疾,这对港股无疑是重磅利好。另外,市场还有港股红利税减免的传言,如若实施,这对港股市场的高股息类资产无疑是一大利好。在这些有利于提升投资者回报的政策的不断刺激下,AH股价差已经逐步收窄,政策效果正在体现。

再次,港股上市公司业绩不断超预期。我们跟踪的很多港股龙头互联网公司、央企龙头、高端制造龙头公司业绩都出现了明显改善的趋势。以最有代表性的 “互联网”板块为例,腾讯、京东、小米及腾讯音乐等行业龙头企业2024年一季报的业绩表现均超出了投资者一致预期,其中腾讯毛利率连续五个季度改善,经调净利润更是创出历史新高,在营收增速趋稳后释放出了显著的盈利弹性。港股众多公司业绩的高增长和仍然处于低位的估值水平,带来了足够大的安全边际。

最后,资金层面出现了“三管齐下”流入港股的壮观局面。首先,南下资金大量流入港股。今年前四个月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规模达2135亿港元,远高于2022年、2023年的同期数据,甚至已经接近2019年全年的规模。其次,外资也在扎堆回流港股。由于一方面日元加速贬值导致日本股市回调,前期大幅流入日本股市的外资正逐步流出;另一方面,随着美国通胀居高不下,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也一再拖后,处于历史高位的美股其吸引力也有所下降。因此横向比较下来,港股越来越有性价比,外资回流港股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再次,空头资金回补。此前不少海外对冲资金在港股上有大量空头仓位,而现在随着港股整体回暖的趋势变得明显,以及很多优质港股公司的基本面得到改善,且估值水平处于低位,此时已经不宜再做空,因此大量对冲基金不得不回补空头仓位,这种“空头回补”操作也带来了新增资金流入。在增量资金“三管齐下”流入港股的背景下,港股估值水平的修复仍会继续进行。

总之,我们认为,当下的港股市场仍然存在大量风险收益比合适,能为投资者在未来几年提供丰厚潜在回报的标的。并且,目前港股市场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之前制约港股市场的负面因素都在向正面的方向演绎。港股目前的状态,让我们不禁想起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者意境相似之处,值得品味!

重要声明:本文仅供对投资风险具有充分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资者参考,文中所提个股仅为举例之用,不做投资建议,历史业绩不代表管理人对未来收益的保证与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深圳市华安合鑫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7888号东海国际中心A座20楼01B

产品咨询:0755-82734700

官方网站:https://www.huaanhexin.com/

官方邮箱:hahx@huaanhexin.com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深圳华安合鑫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